1.线切割钼丝涨价暴涨原因是什么

2.顺昌县的地理环境

3.双控目标只包含工业吗 广西

4.股票到中国多少年了?

5.政治题 我国产能过剩说明什么经济问题

线切割钼丝涨价暴涨原因是什么

铁合金价格暴涨原因_铁合金大涨

1.钼价格持续上行,大厂惜售需求不俗,供需再平衡。国内钼精矿、钼铁价格持续上行,百川报价较年初上行分别为11.2%/14.9%。参考IMOA 统计数据,2016 年全球钼产量23.03 万吨,减少3%,消费量23.22 万吨,增长1%,供需实现再平衡,也就是有点供不应求。

2.高成本矿山退出,进口增速减弱,大型矿山定价权加强。2016 年起,九家钼精矿生产企业倡议不参与低价倾销。近年实现扩产的钼精矿包括龙宇钼业、鹿鸣矿业、鑫源矿业三大龙头与部分铜钼伴生矿,而辽宁、内蒙、河南等小型矿山和高成本矿山加速退出,行业集中度显著提升。海外伴生钼供给增速虽然较快,但是已经显著放缓,海外钼供给增速拐点已现,智利进口钼矿冲击减弱,秘鲁进口增幅收窄。

3.需求改善:不锈钢、耐候钢提振铁合金需求。钼金属下游41%为工程用钢、22%为不锈钢。伴随2016 年上半年钢铁产量反弹,需求短期有望见底。此外,含钼镍合金、特种钢材和化学材料需求有望继续带动新兴应用增长,长期钼需求将保持稳定。从产销数据来看,2017 年前4 个月合金钢、铁道钢等主要钼金属下游需求同比增速超过20%,不锈钢需求保持平稳增长。从大型钢铁企业报价来看,8 月钼铁采购报价普遍在9 万元/吨以上。

4.多方跟进,游资拉股,厂商和用户屯货等等,形成合力

顺昌县的地理环境

顺昌属于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同时又受大陆性气候的一定影响。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据县气象站1957~1985年的观测:年平均气温18.5摄氏度,无霜期305天,雨日164天,雨量1756毫米,日照1740.7小时,冬多西北风,夏多东南风。具有如下特点:四季明显,冬短夏长,春早秋晚;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秋多“小阳春”,春常“倒春寒”;雨季干季分明,雨季多洪涝,干季常干旱;少霜雪,罕冰雹,湿润多云日照少,露雾常有静风多。

境内受季风性环流影响明显,随冬夏环流转换和太阳照射的变化,带来四季不同的气候特征。冬季(12~2月):气温低,蒙古冷高压势力强盛,县境处在冷高压的东南部,盛行西北风,天气寒冷干燥,雨水少,一年中的霜雪集中在此季出现。春季(3~5月):是冬季风转夏季风的转换季节,气温趋向回升。蒙古冷高压逐渐转弱,太平洋高压逐渐增强,冷暖气流交换频繁,天气多变,冷暖无常,前春常常阴雨连绵,有时出现晚霜,后春有时暴雨成灾。夏季(6~8月)时间长,气温高。太平洋高压进一步北上西伸,顺昌多吹东南风。热带低压又常北上影响,天气炎热潮湿。初夏是雨季高峰期,常发生暴雨洪涝,夏至前后雨季结束,转为炎热少雨天气,有时午后发生阵雨、大风或雷暴。秋季(9~11月):乃夏季风向冬季风转换季节,气温趋于下降。大陆热低压和太平洋高压减弱南退,蒙古高压复又增强南侵,天气少雨凉爽。后秋蒙古高压增强,气温显著下降,可出现初霜。 顺昌地处闽北山区,境内森林、石灰石矿蕴藏量丰富,水力资源充足,对发展工农业生产具有十分有利条件。建国前,国民党政府不重视经济建设,县内交通闭塞,生产技术陈旧,工农业生产水平低,商业、交通运输、建筑等产业都很落后,长期处于以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状态。广大农民在地租、田赋、高利贷等层层剥削下,资金匮乏,耕作粗放,粮食亩产年均不过90公斤。工业基础薄弱,民国16年(1927)始建小型发电站,至民国34年,才先后建有洋口火力发电站、城关白龙泉水电站、印刷、纺织以及粮食加工等20多个小型工业企业,但多是手工操作,产值很低。由于城乡经济凋蔽,地方财政枯竭,每年征收的赋税,除上缴省财政外,所余仅够支付县军政费用,用于投资经济建设的为数极少。据民国版《福建省三十四年度决算书》载:民国34年县财政收入1763.93万元(法币),其中支付党务、行政、军事(保安、警察)费用达1211.75万元,占总支出68.7%;用于文教卫生经费287.01万元,占16.3%;其他支出156.39万元,占8.9%;而用于地方经济建设仅108.78万元,占6.1%。民国35年后,国民党政府发动内战,生产凋零,工农业产品紧缺,物价暴涨,法币贬值,财政支绌,除支付军政费用外,已无力投资经济建设。据1949年底统计,顺昌县国民生产总值仅547.37万元(按1952年价格折算人民币),人均产值61.2元,人民生活贫困。

建国后,经过1950~1952年的3年恢复时期,1953年开始建立集中计划的经济体制,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至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国民生产总值达1178万元,人均产值111元,比1949年分别增长1.1倍和81.4%。社会需求之间较为协调,人民生活得到明显改善。  1958~1962年,“二五”计划时期,由于“左”的影响,浮夸风严重,工业一哄而上,大起大落。农业脱离实际,多种经营被限制,集市物资供应短缺。1962年,国民生产总值1201万元,仅达到1957年水平,人均97.8元,比1957年减13.3%,农业产值还减少16.7%。  1963~1965年“调整时期”,经过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经济很快回升。县、社、队三级普遍进行水电建设,兴建一批中、小型水电站。3年中基本完成了林区建设,建了一批森工企业,使山区森林资源得到开发利用,年均为国家、地方提供建设木材23万立方米左右。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2804万元,人均产值198元,分别比1962年增长1.3倍和1倍。  1966~1975年,“三五”、“四五”时期,由于受“”十年的影响,经济建设受到很大破坏,工农业生产停滞不前,企业经济效益普遍降低。1968年,国民生产总值降到2289万元,比1965年减少18.37%。1970年后,顺昌广大***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坚持生产,先后建有磷肥厂、合成氨厂、轻机厂等工业企业,至1971年,地区所属的元坑水泥厂(1985年下放给顺昌管辖)、县办石溪水泥厂先后建成投产,大量石灰石矿被开发利用;各乡(镇)亦办起一批轻工企业,工业建设取得一定进展。农村经济由于多种经营被长期限制,农业结构一直保持单一的种植业(占65%以上)的格局,农业产值徘徊不前。1975年,国民生产总值4704万元,人均产值248元,比1965年,分别增长67.76%和25.3%。

1988年,国民生产总值达17459万元,人均产值783.6元,比1978年分别增长1.3倍和1.5倍。从1978~1988年的10年期间,工农业总值年平均增长8.9%;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8.7%。均超过前30年的平均增长幅度。顺昌县工农业总产值中,工业占66.4%;农业占33.6%。工业占主导地位,为进一步发展顺昌经济奠定基础。

2007年顺昌生产总值完成35.46亿元,比2000年翻了一番,比上年增长13.9%,为1995年以来最高增幅。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增幅分别达到5.7%、12.4%和20.6%,呈现“一产稳、二产快、三产高”的良好态势。财政总收入完成2.61亿元,增长20.2%,其中,地方级收入1.33亿元,增长22.2%,增幅为近10年来最好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万元大关,达10960元,增长21.4%;农民人均纯收入5123元,增长1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1.38亿元,增长14.3%。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27.5亿元,下降9048万元,贷款余额18.6亿元,增加2.4亿元。

2008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5.10亿元,增长13.9%,其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实现8.25亿元、12.05亿元和14.80亿元,分别增长5.2%、12.4%和20.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60元,增长21.4%;农民人均纯收入5123元,增长13.5%。

2013年一季度,顺昌经济运行起步较好,除财政总收入和外贸出口两项指标外,其余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较好的增长。GDP完成10.98亿元,同比增长10%;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4.46亿元,同比增长4.4%;规模工业产值完成15.51亿元,同比增长14.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67亿元,同比增长27%;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52亿元,同比增长8.5%;财政总收入完成0.85亿元,同比下降11.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0.63亿元,增长1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50元,同比增长5.5%;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766元,同比增长16.2%;实际利用外资完成837万美元,同比增长15.6%;1-2月外贸出口完成1019万美元,同比下降67.6%。 建国初期,经过土改、林改和农业合作化后,农业经济主要是集体经济。据1962年统计,顺昌县161266亩耕地中,国营农业企业经营411亩,占0.25%;生产队集体经营160855亩,占99.75%。1988年,顺昌县耕地面积197757亩,其中国营农业经营598亩,占0.31%;由农户联产承包经营197159亩,占99.69%。  顺昌县林业用地面积243.3万亩,其中国营林场、采育场、苗圃等经营50.44万亩,占林业用地20.73%;集体经营168.96万亩,占69.45%;社员经营自留山23.9万亩,占9.82%。

2007年完成农林牧渔业产值13.34亿元,增长6.3%。农业产业基地规模扩大。与国家航天育种部门成功合作,建立了“中国(顺昌)航天高科技应用农业示范基地”,全年完成更新造林3.57万亩,非林地造林3382亩;柑桔面积10.86万亩,总产量达8.3万吨;食用菌种植量8500万袋;烟叶种植面积达7287亩,比增61%,总产2.39万担;畜牧水产养殖回升,新增4个规模养羊场,顺昌县羊存栏数1.92万头、生猪6.37万头、水产面积1.22万亩,新增螺旋藻养殖面积200亩。

2008年完成农林牧渔业产值13.34亿元,增长6.3%;粮食总产量6.76万吨;柑桔面积7240公顷,总产量达8.3万吨;种植食用菌8500万袋;烟叶种植面积484.8公顷,总产2.39万担;羊存栏数1.92万头、生猪6.37万头、家禽5.3万只,兔3.23万只;水产品产量4915吨,新增螺旋藻养殖面积13.3公顷。顺昌县农业龙头企业达48家,完成产值6.42亿元,增长41.3%。

2013年第一季度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65亿元,增长5.6%,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1.8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1.2个百分点,拉动力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率为12.3%。 1948年,顺昌县有水力发电站、粮食加工厂、印刷厂、纺织厂、酿酒厂、造船厂等私营小型工业企业20余户,年总产值50.78万元(按1952年价格折算人民币)。1952年,顺昌县工业企业有40户(其中全民所有和县属集体所有4户),总产值79.43万元,其中全民所有企业产值10万元,占12.58%;集体所有企业产值1.22万元,占1.53%;个体私营企业产值68.21万元,占85.89%。

1957年后,公有制工业企业发展很快,至1965年,顺昌县共有87个单位(全民所有31户,集体所有56户),年总产值达2465万元。其中全民所有制产值占88.9%;集体所有制产值占11.1%。1961年后,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有了较大发展,至1970年占顺昌县工业总户数的63.5%。1971年开始陆续建有磷肥厂、合成氨厂、纸浆厂、轻机厂、轴承厂、刃具厂等大中型工业企业,至1978年,顺昌县全民和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共135户,总产值5755万元,其中全民所有制工业产值4725万元,占82.18%;集体所有制工业产值1030万元,占17.82%。

1979年以后,在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指引下,企业增添了生机与活力,个体私营工业企业开始发展,成为公有制的有益补充。1985年,个体私营工业企业产值132万元,占工业总产值的1.05%。至1988年,顺昌县工业总产值达16832万元,比1978年增1.64倍,其中全民所有制工业产值10054万元,占总产值59.73%;集体所有制工业产值6176万元,占36.69%;个体私营工业产值491万元,占2.92%;“三资”工业企业(合资企业、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产值111万元,占0.66%。个体私营企业经济发展很快,比1985年增长2.4倍。

2007年顺昌县完成工业产值33.6亿元,增长19.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80家增加到90家,完成产值28.5亿元,比上年净增6亿元,增长20.5%,增幅为2004年以来最高,顺昌县产值超5000万元企业达7家,新创“幸福来”保健品省级著名商标。工业效益同步提高,累计实现利税2.8亿元,增长136.3%。五大主导产业发展齐头并进,各产业增幅均超过20%,累计完成产值25.5亿元,增长23.6%;旅游等新兴产业发展加快,宝山风景区总体规划通过省建设厅评审,“宝山上湖森林人家”入选福建省第二批森林人家休闲旅游开发项目,华阳山景区通过国家3A级旅游评定。持续开展创业竞赛,落实“四个一百”和“四个一批”工作机制,推进项目建设,扩大投资,拉动增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01亿元,增长23.5%。实施190个项目,其中,省市重点项目6项。16个县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18亿元。洋口电站顺利蓄水发电,富宝公司甲醇“3改8”、榕昌公司20万元吨锅炉节能技改等竣工投产,炼石水泥厂8号窑、余热发电等一批重大项目陆续开工建设。调整工业园区开发政策,落实县领导挂点园区制度,推进“一园一区一平台”建设,金山精细化工集聚区一期完成征地工作,新屯园区二期开工建设,顺昌闽台农林产品加工平台一期控规通过评审,完成投资400万元。深化“领导挂点、部门负责”招商工作机制,通过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和高等院校的经贸、技术交流与合作,开展组团参与招商与举办顺昌项目推介专场招商等活动,推进山海协作,全年引进投资额在300万元以上的项目15个,总投资达3.18亿元。适应出口退税政策及人民币不断升值新形势,积极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外经外贸呈现“三增长”,合同利用外资5122万美元,增长12.8%,实际利用外资3250万美元,增长22.5%,外贸出口总额2010万美元,增长28.6%。

2008年工业总产值39.2亿元,增长1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33.0元,增长17.5%。化工、建材、竹木、电力、食品保健品5大主导产业全面增长,完成产值29.7亿元,增长17.2%,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89.5%。“金弘钢缆”“榕昌武夷”获省级著名商标,“武夷牌”聚氯乙烯获福建省名牌产品称号,天福油脂公司被评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被列为省级油茶产业建设重点县和全省唯一的生物质能源及生物化工原料无患子基地县。新屯工业园投资2097万元,完成110千伏变电站及其他附属工程,新征工业用地6.93公顷、平整土地15.33公顷;金山精细化工集聚区新征土地40公顷;郑坊闽台农林产品加工平台完成投资1180万元,新征土地30公顷。

2013年一季度,顺昌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15.51亿元,同比增长14.2%,实现增加值3.87亿元,增长10.9%。主要特点:一是食品保健品、化工、竹木等三大产业领跑。六大主要产业中,除建材冶炼产业外,其余产业产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食品保健品、化工、竹木等三大产业产值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59.3%、45.1%和54.4%,共完成工业产值7.13亿元,占顺昌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总量的45.9%,同比增加产值2.26亿元,增长46.5%,占顺昌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总增量的97.9%。二是轻工业增长快于重工业。重工业完成产值13.38亿元,增长12.3%;轻工业完成产值2.13亿元,增长65.8%,轻工业增速快于重工业53.5个百分点。三是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产值比重提高。一季度,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共完成产值3.8亿元,同比增长51.3%,占顺昌县规模工业产值总量的24.5%,同比提高5.5个百分点。四是七成产品产量增长。顺昌县列入工业产品产量统计目录的22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产量增长的有17种。产品产量增长较大的有:精制食用植物油1200吨,增长119.8%;人造板1.52万立方米,增长107.5%;纸制品1557吨,增长54.7%;铁合金9044吨,增长45.0%;发电量1.21亿千瓦时,增长30.2%。五是工业企业效益提高。1-2月,顺昌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1059万元,同比增长19.3%;规模工业企业共实现利润614万元,比上年同期(-1779.0万元)增加利润2393万元;实现税金1509万元,增长6.6%;亏损企业亏损额1427万元,同比减亏2880万元,下降66.9%。 建国初,顺昌县商业均为私营。据1949年底调查,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390万元,其中商业零售额350万元,占89.74%;工业零售额19万元,占4.88%;饮食及其他行业零售额21万元,占5.38%。  1950年1月,在上洋(今洋口镇)设南平贸易公司上洋营业处,后扩大国营商业,从上洋贸易分公司分出设立国营洋口百货、粮食、木材、土产等4个经营企业。1952年4月设立大布供销社,始有集体商业。1950~1952年,经过三年经济恢复,支持守法的私营商业户经营,顺昌县私营商业增加到511户、小贩77户。1952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490万元,其中国营商业和供销社商品零售额共16.17万元,占3.3%;个体私营商品零售额473.83万元,占96.7%。

1956年,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顺昌县有国营商业9户、公私合营42户,合作商店及代购代销店143户,共194户。1957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709万元,其中商业零售额645万元,占91%;工业零售额19万元,占2.7%;饮食及其他行业零售额45万元,占6.3%。1958年下半年,在“”中,公私合营和合作店、组都一步登天,成为单一的国营商业经济。“”期间,又强调独家经营,渠道单一,致使商品流通不畅,购销业务减少。从1967年起,社会商品零售额连年下降,至1971年,年零售总额仅2410万元,还未达到1966年2419万元的水平。

1978年后,放宽政策,搞活经济,逐步实行多种经济形式、多种经营方式、多渠道和少环节的商品流通体制,经过改革开放,个体私营商业逐渐发展。1981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5955万元,其中国营商业零售额占38%;集体商业零售额占53%;合营及其他商业零售额占5.1%;个体私营商业零售额占0.3%。农民对非农业居民的零售额占3.6%。  1988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3983万元,其中国营商业零售额占33.7%;集体商业零售额占38.5%;个体私营商业零售额占21.68%;合营及其他商业零售额占1.6%;农民对非农业居民的零售额占4.5%。个体私营商业发展很快,与1981年相比,商品零售额由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0.3%,上升到21.68%。  此外,交通、邮电、城市公用事业等均属全民经济;建筑业以集体经济为主。

双控目标只包含工业吗 广西

是的。“双控”主要管控的行业有工业硅、煤电、肥料、水泥、黄磷、钢铁等基础化学原料及铁合金冶炼、煤电加工等。挪亚检测专家解释,整个制造业的上游原材料环节几乎被全面覆盖,由此引发的,则是原材料价格的暴涨,相关企业利润的暴增,而中游及下游企业的盈利能力则受到较大冲击,部分企业甚至被迫减产。

股票到中国多少年了?

“坚决地试”中国股市发轫之端

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关,也可以快关,也可以慢关,也可以留一点尾巴。

——摘自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

综述

1990年12月19日,位于上海浦江饭店的远东最大玻璃天棚舞厅经过4个月的装修,变更为证券交易大厅,上海证券交易所在此开张。

从1990年市值几十亿到今年3月突破5万亿,从几十家上市公司发展到今年7月的1367家,中国证券市场迅速成长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证券市场之一。

中国资本市场能迎来今日的姹紫嫣红,其发轫始于小平同志南巡时一场中国股市可“坚决地试”的讲话。那种“不争论,大胆试”的务实态度让处于争议旋涡中心的中国新生证券市场起死回生。

在中国证券发展历程的关键时刻,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建构了中国股市基本的发展框架,中国的资本市场全面启动,证券委和中国证监会随之诞生。

在“坚决地试”的鼓舞下,中国的资本市场也迎来了雨后春笋般的大发展。

由于中国的资本市场很年轻,又处在中国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大环境中,在快速发展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包装上市、内幕交易、虚假信息、做庄操纵等有损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侵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的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屡禁不止。

在这种情势下,2001年,有人提出了将资本市场“推倒重来”、“另起炉灶”等论调。改革的关键时刻,邓小平理论中的改革创新,依法治市指导思想仍在发挥着其重要作用。今年2月发布了各证券媒体、专家学者、机构和普通投资者都给予高度评价的《九条意见》,正本清源,再一次统一了资本市场各方的思想认识,中国的资本市场必将实现再一次跨越。

近日业间传出消息,在现有法律法规的框架内,某外资投行有望“提前”进入中国证券市场。酝酿近三年而操作一年有余的精巧运筹,终于导出一个引入外资市场化处置证券公司风险的创举,中国证券业的一次重大突破也即将来临。

“大胆地闯、坚决地试”,邓小平理论中的精髓部分在中国证券市场今后的发展中仍将熠熠生辉。

见证

浦江饭店上海证交所“摇篮”

浦江饭店位于上海市黄浦路,原名理查饭店,由英国人于1846年创建,目前是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1990年12月19日至1997年12月18日,这里曾是上海证券交易所驻地,见证了上海证券市场从出生到发展的过程。

8月4日,记者来到浦江饭店,烈日曝晒下的这座石头建筑显得古老安静,只有不多的人进出。

带队选中“浦江”

浦江饭店营业部副经理蔡冬弟曾参与了证交所选址、装修和开张后的种种事务。

蔡冬弟回忆,最初上海的证券交易试点是在西康路101号营业部。

1990年上半年,上海市长带队考察选择证交所地址,看了好几个地方,最终选中了浦江饭店,原因一个是这幢古老的建筑有一定象征性,二是饭店有一个可容纳500多人同时用餐的孔雀厅(曾是远东最大的玻璃天棚舞厅),可用作交易大厅。

“当时餐厅的生意不好,政府看中,双方很快成交”。上交所共租用浦江饭店3300平方米面积,租用期7年。由于时间很紧张,经过四个月的装修,上交所正式开业。

蔡冬弟带记者参观了曾经的交易大厅,现在这里上了锁,正在等待改造,黑暗的大厅里空荡荡的,只有一块大电子显示屏在提示这里的过去。

查阅资料得知,该交易厅面积为477平方米,这块显示屏长4.7米,宽2.7米。记者看到,饭店走廊里的几张放大照片,向人们显示当时的交易盛况。由于当时扩印技术不过关,记者看到这些照片显得相当模糊。

曾经飞涨的“上海老八股”

蔡冬弟回忆,证交所开张之前,股票经历过跌价,开张之初,股票价格猛涨,由于股票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没有解决,证交所业务保守,只发行“上海老八股”,包括飞乐音响、兴业房产、延中实业、豫园商城等,每天成交量很小,在股价上涨方面控制很严格。

蔡冬弟说,比如豫园商城,证券交易所为控制股票上涨,限定一天只能涨1元,后放宽为一天涨7元,成交量需在5手以上才能涨价。但当时的成交量每天只有一手,没有人愿意卖。证券公司只好采用“对倒”方式,造成虚假的成交量,以使股票获准涨价。

虽然这样,股票仍然涨得很猛,如豫园商城原始股为100元一股,后来涨到一万多元一股。

当时交易方式也很原始,必须由身穿红马甲的交易员进场报单,最初有40多个“红马甲”。

后来股票多了,证券公司也多了,黄浦到青浦一条街上都是穿着红马甲的交易**、先生,共有1000多人。

小平南巡后“场地不够了”

小平南巡后,股票全面放开,证交所场地不够了,就把浦江饭店一层全部吃下,作为第二交易大厅,交易席位由100多发展到400多。后又租用了东海舰队的一个办公楼和上海茶叶进出口公司的仓库等地,总共搞了11个交易厅。

浦东开发之后,上海证交所迁往陆家嘴,浦江饭店此后有几家证券公司入驻,又相继退出。

浦江饭店的管理者告诉记者,目前他们正准备全面装修,恢复饭店的豪华气派,证交所在这里的七年,成了浦江饭店一段值得纪念的历史。

访谈

九二年后证券业“起死回生”

新京报:在小平同志提出“坚决地试”理论前,中国证券市场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周道炯(曾任第二届证监会主席,并在1992年担任证券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是苏联计划经济模式,随即关闭了证券市场及交易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自留地都要作为资本主义尾巴来割,根本谈不上股份制和股票,正所谓“谈股色变”。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的证券市场开始创试。

“生死攸关之际”小平发话

新京报:“争议”产生于何时?

周道炯:当时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先是通过股份制改革,试点发行内部职工股在“柜台”、“店头”交易,甚至在集市设摊交易。

1990年,上海、深圳两地证券交易所建立,当时也只是将两地的小企业上市,如上海的“老八股”。

证券市场的创试和兴起在党内外、社会各界引起了不同的反响,所谓是“搞资本主义一套”,认为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等等,各种声音蜂拥而起。

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时,针对中国证券市场当时的状况,提出“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

新京报:这在当时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周道炯:“坚决地试”这几个字掷地有声,在中国新生的证券市场生死攸关之际,可以说起到了起死回生的作用。

“摸着石头过河”的现实意义

新京报:“摸着石头过河”使中国的证券市场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周道炯:与发达国家和地区一二百年的历史相比,中国的证券市场仍是一个新生的“婴儿”,也是一个不成熟的市场或者叫新兴的市场。

我认为,中国证券市场可以用“五句话”和“一个特点”来概括,即“时间短、发展快、成绩大、问题多、前景好”,其特点是两个90%,即90%以上的上市公司是国有企业,90%以上的证券公司是国有或者公有。

新京报:中国证券市场在前进的过程中要解决很多的问题,这个理论的现实指导意义又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周道炯:在改革开放的20多年中,中国证券市场有了快速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我看首先要归功于小平同志和他的一系列指导思想。

如何认识和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进一步规范证券市场,我看还是要遵循小平同志的指导思想,进一步改革创新,依法治市。

“我在火山口坐了两年多”

新京报:您对现在的证券市场有什么期望?

周道炯:中国证券市场的基石是上市公司的质量。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诚信建设,维护投资者的合理收益是当前重中之重。

1997年6月,在我与周正庆同志(第三任证监会主席)的交接会上,我曾戏称在火山口上坐了两年多,现在非常庆幸,安全着陆了。现在该由你来坐和起飞了,相信你一定比我飞得更好更安全。

又过了不到三年,周正庆同志与周小川同志(第四任证监会主席)的交接会上也重复了这句话。

我期望后任者,以后不再重复这句话,中国证券市场一定能够成为一个成熟的市场,绝不是“火山”了。

故事1

杨百万:我孙子乳名“涨停板”

“让你在底价时买进,你不听,现在后悔了吧?”

2004年8月5日,杨百万坐在上海闸北区广中西路777弄12号楼204房间自己公司里打电话,指导一个“学生”如何买股。

这间公司以他的真名取名为杨怀定软件公司。杨的桌上摆着三台笔记本电脑,电脑屏幕上正在接收股票实时信息和运用杨氏股票分析软件对其进行分析。

“没有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我今天就不会坐在这里,坐在自己的公司里,这些学生也不可能喊我杨老师。”杨百万说。

杨百万,原名杨怀新,1950年6月生于上海,上海铁合金厂工人。1988年开始买卖国库券,此后改名杨怀定,即怀着坚定的信心改变贫穷。(以下是杨百万的自述)

我们这些人是邓小平养大的。我出生在1950年,进入债券市场之前,我活了多少年,就穷了多少年。在小平主政后,我们才摆脱贫穷,摆脱了思想观念的束缚。

我的思路:不争论大胆地赚

以前搞两个凡是,什么事要问个姓社姓资。小平给了我们一种思路:不争论,大胆地试。我进入债券和股票市场,就是受到这种思路的影响:不争论,大胆地赚。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如果没有这种品质,社会上的是非议论早就把我打垮了。

用一句革命歌曲的词说:新社会给了我的身,邓小平给了我思想。1988年我开始买国库券,后来买股票,一直到小平南巡,日子不好过。因为我已经出名,是有争议的人物,经常受到责难。

小平南巡后我们身份才确定

有人就说我在经济上成功后,在政治上猖狂进攻。确实,当时上海证券交易所还没开张,股票姓资姓社的问题还没解决。小平南巡了,股票不姓资了,股市放开了,我们的身份才确定了,官方邀请我参加各种会议、论坛,上海证交所跟我很熟。

比如你采访,他们不接受。因为你不是名记,名记能采访到。我打个招呼,带你去,就能进去。社会,周围的人,看我这种人的眼光变了。

以前人家怎么看我?怕我,又怀疑我,不跟我交往。以后就开始喜欢我,找我请教。最开始是狗屎臭,但就像上海臭豆腐,臭是臭,吃着有味。现在变成了千里香馄饨、辣子鸡。你们记者也一样。以前有个记者不敢采访报道我,说我是个敏感人物。现在他自己也到证券公司当副总了,跟我是好朋友。

我的太太是“原始股”

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第一天,成交1000股,我抢了500股。第一笔交易也是我抢的。我在好几个营业部同时并列第一,我弄了好多身份证第一个办委托,提前半个月办。我买的500股真空电子,每股价值由300多元涨到2万多元。股市暴涨持续了两年。买国库券的时候,我就被人叫杨百万,其实真正的百万是在炒股之后。上海第一个大户室就是证券公司为我建的。

我一直没离开证券市场,这已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不做股票,宁可。我现在的吃、用、花都是股票提供的。

我的家人是我公司的员工,我给孙子起的乳名叫“涨停板”,我的太太是“原始股”,儿子是“成长股”,股市是“情人”。我死了以后,骨灰不能像伟人那样撒在大海里,就撒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大门口吧。

他们是上层建筑我是社会基础

我只有初中文化。如果我不是只有这个文化水平,那我现在就更不得了。如果我是博士,今天就不会坐在这里了。如果我是大学毕业,我的公司就会开得大一点。现在这公司不需要很多资本,注册资本也就50万。

家庭生活没什么变化,比以前过得好一点。我住在闸北区顶级楼盘,小富人区。我只能算小有成功,比较成功。最大的变化是在心理状态上。

我到底在股市上赚了多少?这不能告诉你,个人隐私。我叫杨百万,也就是赚了100万吧。我一直是100万,现在我在股市上的投资也是保持在100万。前一段投了200万进去,一波行情过后,还是投100万。

我曾经在证券发展论坛上讲:由于高瞻远瞩的小平,开拓了这个证券市场。他们是上层建筑,我是改革开放的社会基础,我这个社会基础是不自觉地顺应了上层建筑的需要。

我个人应该算是中国股市发展的重要见证者、参与者、实践者。我特别要感谢邓小平他老人家,他逝世时候我特别悲痛。纪念他100周年诞辰也特别有意义,所以不管谁来采访,我特别欢迎,所以也给你一小时。

我现在很忙。我请你吃根冰糕。好了,一小时到了,差不多了。

故事2

飞乐股东“飞越重洋”

中国第一股———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所发行的股票。

中国第一股———飞乐音响股份有位洋“原始股东”范尔林先生,属于他的那张飞乐股票也已永久陈列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橱窗内。

1986年11月14日,时任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董事长约翰·范尔林访华,向邓小平赠送了一枚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证章。

邓小平对他特意提到新中国也发行了股票,决定赠送给他一张新中国股票。为了股票真实、可靠,这张飞乐股票当时填上了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副行长周芝石的名字。这也说明当时大多数人不懂股票所有权这一基本属性。这位股票专家立即看出破绽,我是范尔林啊!“我的股票就要用我的名字,我亲自去上海更名过户。”

11月24日下午1点,范尔林走进了新中国首家证券交易部———上海静安证券营业部。营业部免收了1元过户费。范先生连声道谢,同时又幽默地说:“中国好,不像我们美国人光认钱。”在场者轰然大笑。

■中国股市大事记

●开业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

●三大政策“救市”

1994年7月30日,中国证监会宣布三项“救市”措施:1、年内暂停新股发行与上市;2、严格控制上市公司配股规模;3、采取措施扩大入市资金范围。这就是著名的“三大政策”。

●国债期货事件

1995年2月23日,“3·27国债期货事件”爆发,5月17日国债期货市场关闭,5月18日股市井喷,5月19日“3·27”事件始作俑者管金生被捕。

●东南亚金融危机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7月2日泰国发生金融危机,随后长达两年的东南亚金融风暴全面爆发。

●5·19行情启动

1999年5月9日发生美军“误炸”事件,上证股指跳空下行逼近千点,十天后5·19行情启动;6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坚定信心规范发展》,5·19行情进入高潮;7月1日《证券法》实施,指数冲高回落。

●退市制度推出

2001年12月4日,退市制度正式推出,短线反弹结束。

●6·24井喷

2002年6月23日,停止国有股减持,引发6·24井喷,股指随后见顶回落。

●非典袭股

2003年4月,“非典”流行,行情回落。

●“国九条”出台

2004年2月2日,《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九条)出台,股指越过2003年高点1650点继续上行。

●中小企业板登场

2004年6月25日,中小企业板块正式登场、首批八只股票上市,这是落实“国九条”的首项具体措施。

政治题 我国产能过剩说明什么经济问题

产能过剩是指在计划期内,企业参与生产的全部固定资产,在既定的组织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或者能够处理的原材料数量超出市场消费能力。生产能力是反映企业所拥有的加工能力的一个技术参数,与生产过程中的固定资产数量质量、组织技术条件有很大关联,因此,有种说法认为产能过剩并不意味着产品过剩是有道理的。

概念理解

一般认为,产能即生产能力的简称,即为成本最低产量与长期均衡中的实际产量之差。对于什么是过剩,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供大于求即为过剩。也有人认为,供大于求有两种状态,第一种是供给略大于需求,第二种是总供给不正常地超过总需求的状态。"略大于"是指除满足有效需求外,还包括必要的库存和预防不测事故的需要,这种过剩本身并不是什么祸害,而是利益。上述第二种才是过剩状态,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总供给为一定时间里总需求相对不足,另一方面是总需求为一定时间里总供给相对过剩。

总量概念

产能是现有生产能力、在建生产能力和拟建生产能力的总和,生产能力的总和大于消费能力的总和,即可称之为产能过剩。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秘书长罗冰生以钢铁行业为例对此进行了反驳。他认为,不能简单地把设备数量相加,就称其为产能,因为钢铁行业是多工序连续作业的,而且还有多方面的配套,要各方面综合条件具备,才能实现生产。另外,从全世界情况看,由于市场的变化,对产品结构进行调整时产能发挥85%左右就是正常状态,就不能称之为产能过剩。

相对概念

产能是否过剩,不能只看生产能力和可能的总供给量,更重要的是看有多少需求。但需求是个变量,不容易准确测定。因此,认定产能过剩,需要在纵向对比产量增长过快、过猛的同时,还应同时指出在什么范围内、在多长的时间区间、相对于多大的有效需求而言。

结构概念

同样的产能,质量不同、档次不同,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对环境的污染程度相差迥异。因此,要对行业产能进行结构细分,确定生产能力超额供给的领域和范围。

经济影响

微观影响

一是一些行业产品价格大跌,效益大幅滑坡。年中以来,由于产能过剩及需求增长的放慢,钢铁价格大幅下跌,与3月份的高点相比,至10月末钢铁价格跌幅超过了30%。与此同时,许多产能过剩行业企业效益明显滑波,前10个月钢铁行业利润同比增长11.2%,比上年同期回落52.2个百分点;前10个月水泥和汽车行业利润同比分别下降60.6%和36.7%;另外,石油加工、化纤制造、建材和通信设备制造业等重点行业利润均为负增长。二是产销率下降,库存增加,成本上升。3月份以来,工业产品销售率有5个月出现同比下降,其中8-10月出现了连续3个月的下降。与此同时,企业库存量明显增加,1-9月份,39个工业行业中有16个行业产成品库存同比增长超过20%,其中钢铁、石油化工和化纤工业产成品库存同比增长超过 30%。三是亏损企业亏损额增加。前三季度,亏损企业亏损额为1531.7亿元,同比增长57.6%,其中钢铁、石油加工、化纤等行业亏损企业亏损额增幅接近或超过1倍。1-10月累计,工业企业亏损面达到22.37%,比上年同期扩大0.41个百分点。四是开工不足,资源闲置浪费。已经出现明显过剩的行业如铁合金、电石行业企业开工率已降至不到一半;钢铁行业的能力利用率在逐步下降。总体来讲,当前经济运行开始出现“宏观喜、微观忧”的现象。

宏观影响

首先,许多行业产能过剩,将导致物价总水平明显下降,形成很强的通货紧缩压力,增加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其次,产能过剩的发展将会使企业的投资预期和居民的消费预期下降,由此使经济增长面临越来越明显的下调压力。三是产能过剩的发展将会导致银行不良资产明显增加,金融风险增大。

产生原因

直接原因

直接原因是前几年投资持续过快增长,一些行业如房地产、钢铁投资明显过热,导致产能扩张速度远远超过需求扩张的速度。表现为投资增长与消费增长的严重失衡,2002-2005年的连续四年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均保持在20%以上,而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处于9%到13%之间,前者比后者快1倍左右。投资在当期为需求,到下一期则形成供给,供给能力持续地以快于需求(最终需求)1倍左右的速度增长,必然造成今后年份的产能过剩问题。

技术层面的原因使产能扩张相当容易,其表现是供给能力的增长明显快于需求能力的增长。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资金的充分供给、技术进步加速和投资增长体制瓶颈的弱化(政府放松对行业准入的管制)的作用下,供给能力加快增长,相反需求能力增长因受到许多中长期因素的制约而相对缓慢。这种供给增长和需求增长的潜在差距,并不一定会导致生产过剩,即技术层面的因素只是为产能过剩提供了可能性。

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是经济增长方式不合理。

首先,表现在地方政府干预投资和经济增长的能力过强,地方间形成恶性投资竞争,使产能扩张难以抑制。如果经济增长过度依赖于政府直接推动的方式不能根本扭转,那么,投资过度问题便难以避免。

其次,体现在许多产业的技术水平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这使得企业的竞争主要体现在资源投入和产出的数量扩张,以及价格的竞争上,而不是集中在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和质量的改善上。

其三,产业集中度不高,特别是许多行业由于体制方面的原因,在长期的市场竞争中仍无法实现资本和品牌的有效集中,如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及体制改革的滞后使得许多跨部门、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难以实现,其结果往往是产业竞争过度。即一些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难以形成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结果必然是行业投资增长过度问题难以得到市场机制的自我校正。

最后,行政垄断与自然垄断结合或其他因素形成的“暴利效应”也使一些行业投资增长不断强化。如房地产业、钢铁、汽车都存在暴利因素,使得社会资金加倍地向这些部门流入,最终使这些行业产能过度扩张。其中一种情况是,行政垄断与自然垄断的结合,使一些社会公共产品供应不足,导致要素价格扭曲,如由于垄断因素的影响,铁路运输发展滞后,导致运力缺口较大,结果是:尽管煤炭供应快速增长,但因运力不足,煤价暴涨,并形成 “暴利”,而“暴利”会进一步诱导各地加大对煤炭行业的投资